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引起的疾病。因血液回流受阻,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临床上按严重程度可分型为:
(1)常见型DVT。(2)重症DVT,包括股青肿(下肢深静脉严重淤血)和股白肿(伴有下肢动脉持续痉挛)。
目前,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介入治疗DVT的主要方法有: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stent)植入术。急性DVT的诊断一旦明确,宜尽快做介入处理,以缩短病程,提高管腔完全再通率,避免或减少静脉瓣膜粘连,降低瓣膜功能不全和血栓复发的发生率,尽量阻止病程进入慢性期和后遗症期。
下面以近期我科收治一例急性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为例介绍介入治疗过程。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4岁,因“左下肢肿痛2天”于-03-01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精神病”史。入院查体:BP/76mmhg,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HR次/分,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左下肢重度肿胀并淤血,皮肤温度升高,左小腿可见局部泡疹并溃破渗出。入院后行下肢静脉彩超报告:左侧股总静脉、大隐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及胫后静脉管腔内血栓形成,血流不通畅。与家属充分沟通后遂行介入治疗。
治疗经过:
1.入院后第二天(-03-02)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经超声引导下行腘静脉穿剌术,并置入导管溶栓(尿激酶)及抗凝治疗。
2.入院3天后(-03-05)复查造影示:左髂总静脉开口及近段严重狭窄,左下肢静脉管腔内仍有大量血栓,予导管抽栓,调整导管后继续溶栓治疗。
左下肢深静脉导管抽出的血栓
3.-03-08复查造影,予再次行导管抽栓,球囊预扩张左髂总静脉近段狭窄后予狭窄段植入支架一枚。
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
经上述治疗后患者左下肢肿胀明显消退,-03-11复查左下肢静脉彩超示左侧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管腔内血流恢复通畅。
-03-13患者顺利出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