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晋州60岁的孙先生是术后出现的下肢肿胀,但未及时的抗凝、溶栓治疗,导致医院就诊。
孙先生50天前行左股骨头置换术,术后长期卧床,20天前开始出现左下肢肿胀,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肢体疼痛,皮色发红、皮温高,休息抬高患肢可稍缓解,未予及时治疗,1天前,行血管彩超检查,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医院就诊。当时查体见:膝上15cm处周径,左侧49cm,右侧47cm,膝下15cm处周径,左侧41cm,右侧37cm,病情处于静脉血栓急性期,除了常规的抗凝、溶栓、活血通脉、消肿治疗外,还要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很多患者会问,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怕吗?
周围血管科专家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使患肢广泛性肿胀,严重者可以引起肢体坏死。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初期(急性期),血栓呈漂浮状态,极易脱落,脱落的血栓可以顺血流堵塞肺动脉,导致肺栓塞,出现胸闷、胸痛、咯血、晕厥、休克,甚至猝死。据报道,在发达国家因肺栓塞导致的死亡排在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列第三位。我国肺栓塞的发病率也相当高,但有时因误诊为肺炎、心脏病等,而失治、误治。国外报道,肺栓塞如不能及时诊断和进行有效治疗,则病死率可以达到30%,多数死亡发生在2小时以内,1小时内死亡的占11%,往往来不及抢救。因此,防治肺栓塞应该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开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期,许多患者出现下肢水肿、足靴区淤积性皮炎、顽固性小腿溃疡等,这种情况称作血栓后综合征。可使患者病变肢体长期处于病废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得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医院专业早期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所以,专家提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早期医院规范系统的治疗,避免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出现。
温馨提示:
已添加 未添加
好东西与朋友分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拥有健康!
乘车路线:3路、7路、医院(绿家小区)站下车即到。
联系-
赞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