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以预防为主,发病后通过西医的抗凝、溶栓等方式治疗。年6月21~23日,在郑州举办的中原血管论坛(CPEC)暨CPEC国际专家论坛(WE
CPEC)暨河南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年会上,来自山医院周围血管病科的秦红松教授,从中医角度,分享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策略。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患者。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使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肿病(TCD编码:BWC)。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年发布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分期诊断
(1)急性期:发病4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4周至3个月。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年版)”。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湿热下注证和血瘀湿重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2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肿病(TCD编码:BWC)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10编码:.)的住院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常规;下肢静脉彩超;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尿常规、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心电图、胸片;传染性疾病筛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B超、腹部CT和MRI、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血清肿瘤标记物、血清免疫学指标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2)血瘀湿重证:活血化瘀、利湿通络。
2、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药特色治疗
(1)中药外敷技术
(2)体位疗法
4、饮食疗法
5、西医治疗
6、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
2、下肢静脉彩超显示患肢静脉循环明显改善或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延长住院时间、费用增加,退出路径。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主演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该路径。
股肿路径方案
抗凝:低分子肝素1支,皮下BID7d,1支qd7d,改口服抗凝药;
溶栓:尿激酶30~60万u/d,7~10d,72h后UK减量。外周,CDT;
中药:四妙勇安汤加味等;
其它:中成药物1种IV,外治疗法。按照指南,出院,调整口服抗凝药物。
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界定
中国DVT指南将DVT临床分为急性期(发病14天以内)、亚急性期(发病15~30天)和慢性期(发病>30天)。临床上,通常将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合称为早期。病程超过14天,不足30天,超过治疗的最佳时间窗,血栓不容易消融。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治疗
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类型
正规抗凝溶栓治疗效果不佳——不通或是微通;虽然治疗但是不正规——未通或是不通;发病超过半月未有治疗——未通或是微通;虽然正规治疗——未通血栓加重,或是再栓。
1、静脉血栓加重(住院强化治疗延迟7~10天)
调整抗凝药物:停用低分子肝素,更换利伐沙班;调整溶栓药物:加大UK剂量或是延长时间3~5天,加上疏血通注射液,丹参川穹嗪注射液等;中药:辩证组方,干预切入点。
2、静脉复通不理想(出院治疗,30~60天)
调整抗凝药物:停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1个月~3个月;静脉滴注药物(中成药物):疏血通注射液等;中药:中药汤剂为主,四虫片,脉络舒通丸等。
3、没有正规治疗静脉复通不理想
路径方案按急性期治疗,使用抗凝药物、溶栓药物、中药等。按照路径方案治疗,绝大多数效果肯定。效果差的患者,治疗同前。
4、按指南正规治疗后静脉复通不理想(从没有应用过中药)
抗凝药物:常规应用;中药:活血化瘀疗法。
思考与反思
思考与反思中医的方法,中药在治疗中的作用。周围血管疾病活血化瘀疗法,是一个重要特点。年起,对周围血管疾病的活血化瘀治疗进行研究。总结活血化瘀十法和治疗八法。口服成药,包括:脉络舒通丸、脉管复康片等。其中,脉络舒通临床研究显示,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疗效。
尚德俊教授经验方分享
1、四妙勇安汤加味
处方:金银花、玄参各30g,当归、赤芍、牛膝各15g,黄柏、黄芩、栀子、连翘、苍术、防己、紫草、生甘草各10g,红花、木通各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2、活血通脉饮
处方:丹参、金银花各30g,赤芍、土茯苓各60g,当归、川穹各1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化瘀。
小结
对于亚急性DVT的治疗,临床上不应忽视。本中心以中药治疗为主,临床经验显示能够减少PTS(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活血化瘀法是亚急性期治疗的主要方法。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门诊》杂志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