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旅行中突然出现了下肢肿胀疼痛,很有可能深静脉形成了血栓,这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应尽快就诊,以免耽误病情,造成后遗症或危及生命!
目前常规采取介入治疗手段包括:
(1)经皮导管药物溶栓术;(2)经皮导管吸栓术;(3)经皮导管机械碎栓术。
如果在旅行中突然出现了下肢肿胀疼痛,很有可能深静脉形成了血栓,这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应尽快就诊,以免耽误病情,造成后遗症或危及生命!
肺动脉内局部溶栓的优点是: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肺动脉内,可更快更安全地发挥溶栓效果,而且局部药物浓度较高,只需较低的药物浓度即可产生与较高静脉药物浓度相同的疗效;结合碎栓技术,为病情危重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度过急性期尤为重要,而且预后较好。当然阻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继续脱落进入肺动脉也是重要环节。
术中我们同步为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和肺动脉溶栓、碎栓术(见下图),在极短的时间内扭转了病情的进展。在溶栓疗程结束还可以将滤器取出。目前,介入微创治疗已经成为救治深静脉血栓、致死性肺栓塞的一把利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置入导管至肺动脉进行导管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曾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已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年乘飞机对欧洲、中东和苏联进行访问,长时间的空中旅行,使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虽在机上及时进行抗凝治疗,终究还是发生了肺栓塞,后经治疗方脱离危险。那么,长时间乘坐飞机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呢?这是由于长时间乘飞机坐着不能活动,双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淤滞,在下肢的深静脉里发生血液凝固形成血栓。
形成深静脉血栓后,开始行走活动,腿部肌肉收缩促使淤滞的静脉血液回流,将脱落的血栓随血流带到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堵塞肺动脉,使得肺脏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不能完成,无法给组织供氧,相当于窒息,就会立刻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咯血,血块越大堵塞血管的口径越粗,症状越严重,甚至引起猝死。医学上叫做“肺栓塞”。
其实,只要存在着凝血的高危因素,长时间坐着不动,不论是乘飞机,还是坐火车、长途汽车,手术后长时间卧床不起、站立作业的人们,都易形成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和盆腔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有吸烟、高血压、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肝肾疾病、摄入过多的酒精或咖啡因饮料引起的脱水及饮水量少等,可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盆腔或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等血管疾病;怀孕、手术、产后及骨折等创伤后;心肺功能不全、血液中凝血成分升高,如血小板增多、凝血因子活化及遗传因素等,如果加上久坐、久卧等因素,静脉血回流缓慢淤滞极易形成静脉血栓。
有一项调查发现:对普通人而言,3~4小时以上的座位久坐就有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时间越长,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危险性就越高。而孕妇、口服避孕药者、高血粘度者等旅客血液本身就处于一种高凝状态,更容易受到病魔的青睐。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血栓发生?
#积极防治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有关疾病。
#禁烟忌酒及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有各种高危因素者,旅行前应向医生作保健咨询是否适合旅行,或应采取什么特殊预防措施,如穿长弹力袜、口服抗凝药等。
#乘坐飞机、车船宜经常伸缩下肢,牵动全身活动,多作深呼吸及每隔1小时走动一下,切忌静坐进入梦乡。
#可穿松紧适度的医用弹力袜,衣着、腰带宜宽松。
#平时饮食清淡、低脂少糖,多吃蔬菜、水果,多饮白开水。
#高危人群,包括CFV基因突变者,可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复方丹参片或低分子肝素等做预防治疗。
祝您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