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是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头臂干静脉和上肢的深静脉,如腋静脉、肱静脉、桡静脉、尺静脉内血栓形成,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血栓最常见。其与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样都有严重的后果,包括肺栓塞、血栓后综合征、血管闭塞、上腔静脉综合征等。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上肢深静脉血栓占5%、11%、14%不等;而住院患者中,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15%、0.2%。
1、危险因素
原发性UEDVT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和胸廓出口解剖结构异常,约占20%。蛋白或凝血因子的突变导致了血液高凝状态,使得UEDVT的风险增加5-6倍,是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重要原因。胸廓出口解剖结构异常常见于举重运动员、摔跤运动员、投掷运动运动员、铁匠、油漆工、汽车修理工等反复上臂上举运动的人群。
继发性UEDVT约占80%,常见危险因素有中心静脉置管(CVC)、肿瘤两大类,其他少见因素如起搏器除颤仪植入、既往深静脉血栓史、住院超过10d、年龄大于65岁、30d内手术史或上肢制动史、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伴随疾病等。
RIETE研究显示中心静脉置管是UEDVT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无中心静脉置管者相比,发病率增加7倍。穿刺静脉、置管过程未肝素化、同一血管反复穿刺和置管、导管的直径、尖端所处位置等均影响UEDVT发生率。
肿瘤是另一重要的危险因素,RIETE研究中指出38%的UEDVT与恶性肿瘤有关,另一项多中心研究报道了相似的结果。肺癌最多见(28%),其余是乳腺肿瘤(15%)、结直肠肿瘤(13%)。
2、临床特点
缺乏典型症状,多于查体后发现患肢肿胀(80%)。30%-50%患者出现患侧肢体疼痛,患肢红斑、浅表静脉曲张、肢体功能障碍等少见。5%患者无症状。
患者常以并发症起病:①肺栓塞较下肢少见,发生率9%;②深静脉血栓复发,1-6个月内血栓复发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1.7倍,6个月是高峰期,多于原位复发;③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2%,腋静脉、锁骨下静脉血栓更易导致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
3、治疗策略
3.1抗凝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ACCP)建议:上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同下肢深静脉血栓,推荐单独抗凝治疗,确诊后立即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腋静脉及更近端静脉内的血栓形成、CVC相关性UEDVT、肿瘤患者抗凝时间≥3个月,与CVC、肿瘤无关的UEDVT抗凝时间为3个月。抗凝后血栓复发率约0-4%。
3.2溶栓
由于尚缺少溶栓可以降低血栓后综合征和DVT复发发病率的研究数据,故不做为UEDVT一线的治疗方法,ACCP建议仅用于:症状严重、血栓占据大部分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血栓形成14d内、肢体功能良好、预期寿命长于一年、低出血风险者。
3.3手术取栓术
适用于大块血栓形成并影响肢体功能者或者有绝对抗凝、溶栓禁忌证者。
3.4上腔静脉滤器
上腔静脉较短,放置滤器困难,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8%,包括心脏填塞、大动脉穿孔等,使用率极低。仅适用于抗凝禁忌或抗凝失败的患者,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全国白癜风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