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的好医生记宁波市李惠利医

文章来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布时间: 2017-4-18 4:08:42   点击数:
  

活了40年,我自认为也算是读过点书,但前几天访谈心内科主任沈文均医生时,我的智商被无情地多次碾压,我感觉自己简直是个半文盲,很多专业术语除了字是认识的,对概念上的理解却是隔着好几重山,沈医生又是翻书找图又是比喻,但我总是一付呆样,连我自己都在骂自己笨。可沈医生看你听得吃力,他却笑得眼角都是鱼尾纹,然后慢下来,重新想一想,尽量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让我明白。

医院心内科是宁波市重点学科,早在90年代,我们的老大周建庆院长已经通过我市第一例心血管微创手术成为具有外科素质的内科医生。

沈文均医生年正值青年,他第一次进导管室跟周院长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时,觉得自己很多知识都还未融会贯通,看着电脑上的二维影像图把导管送入心腔时,他的心一过性的心动过速,犹如我们打游戏时完成最高段位后的激动。对,让这根导管进入心腔有点像是走迷宫游戏------手中的技能牌一张是对放射、心电图和超声检查的完全解读,另一张是心导管穿刺操作技术,多一分会出血血肿,少一分就会停滞不前,严重的不但会造成感染,甚至还会有血栓形成引起栓塞。

看不懂呀,看不懂

看到这里,亲爱的读者一定会觉得累,接下去还会看得更累,其实我也写得非常艰涩,就像通过平面的指导要把导管在立体还跳动的心血管里游刃有余,这个思维方式的转换很不容易。稍微能安慰一下我捉急智商的是,年轻时候的沈医生觉得这一切也很难,但随后,他用一本又一本的心脏内科专业书和介入心脏病专业书,为自己搭起了一个通向心脏微创治疗塔尖的阶梯,这些书多得能铺开来拼成一个简易榻榻米,让学累了并手术做累的他躺下来好好休息一下都绰绰有余。

介入心脏病学是一个大的概念,然后分成几个分支学,基本每一个分支独立成体系,比如起博学,电生理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电图学,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学等,总的又有手术操作学,叫心导管术,现在又分出房颤消融术,全三维消融术等等等等。嗨,反正心血管疾病每一个都能独立成一个亚分支,就算掌握其中一门的分支,你都可以称为专家,比如冠状动脉慢性闭塞介入学就包括瓣膜病学,心力衰竭学,心血管药物学,高血压病学,心血管急诊学。说句得罪其他医生的话,哪怕是学医的,要把它们一一搞明白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和考验。

真是眼观八方

终于勉强把这么高深的内容写完了,下面来介绍一个病例吧,是我老妈在今年5月份得过的一个病--------房颤,当时我还请了沈文均主任来会诊,幸亏当时她是由亚甲炎引起的可逆性房颤,通过药物控制了心跳,吃华法林预防脑卒中。在甲状腺治愈后,那种心咚咚直跳,一分钟心跳频率一百二三十次还心律不齐的现象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通俗地讲就是心脏跳得太快失去了原本该有的节奏节律,使得心脏没有跳动只有颤动了,这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脱落的血栓随着血液流动会各处旅游,最严重的是引起脑卒中,也就是中风甚至死亡。以前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也就是我们平常对内科医生的认识,坐下来,一个听诊器听一听,一支笔写一写,给病人开点检查单开点药。药物治疗是房颤患者的合理选择,但治标不治本,不能改善房室不同步现象。

令人高兴的是,特别是令我们宁波病人高兴的是,我们的沈文均主任通过对介入心脏病学20多年的学习和操作,在复杂心律不齐的射频消融术上已有相当的成绩,特别是对非器质性的房颤进行的房颤消融术,最重要的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加上其它的消融方法,成功治愈率达70%-80%,另外20%-30%的病人会在术后有复发,但这个复发不是医生的医术不好,而是引起房颤的某些病因还在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中。

如果你说70%-80%的治愈率你不满意,那只是你的病生得不凑巧,假使你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沈医生可以拍着胸脯保证你的治愈率在99%,好医生就是这么有自信,还有1%是给喜怒无常的老天留一份面子。

尽管心房颤动的消融术已经有完整的指南可以遵循,但其过程显得更复杂,就说其中的环肺静脉电隔离术需要在肺静脉和心肌之间连接的部位(移行区)进行电隔离,就好象在森林中适当的地方竖起一道防火隔离带,让来自肺静脉的异常电冲动到了“防火带”就无从发挥作用。根据导管头端压力、方向、阻抗、能量、温度、心腔内心电图等把导管送进血管是个难点,而寻找这个移行区更是个难点,因为心脏不是一个平面,是跳动的,不像别的器官血管都是固定的。导管到达了目的地移行区,它是一个嵴部,像田埂,周边是3毫米左右的心房肌和肺静脉,导管需要在嵴部消融,而且要一圈的范围,既要做到严丝合缝,又不能为了严丝合缝而反复在一个点上消融,这有点矛盾的局面让很多人无从下手也不敢下手,当然,沈医生就是喜欢这样的挑战,面对挑战越战越勇。

犹如田埂的嵴部

敢于创新和挑战,是一个好医生的基本素质,周院长如此,他的学生沈医生也是如此。对新技术新技能的不断学习和交流,医院的心内科一直处于宁波市的先进行列。今年6月,沈医生完成了本院首例左心耳封堵术,要知道这手术在国内的发展也才是1年的时间。很牛是不是。

可以这么说,作为医院的医生,不缺技术缺病人,因为中国人看病迷信权威,权威们的经验怎么来的,一个个病例积累来的。我院的心内科介入心脏病学并不比病人如潮的上海北京落后,作为心内科的主任,沈文均医生做了很大的努力和榜样。

沈医生对不住了,虽然您也很有魅力,但我的眼里只有那位美女医生喽

人有时候因为无知就会想得简单,在访谈中,我不止一次地提到“这个问题也不难嘛!”也不止一次地透露出内外科医生在我们普通人心中的地位区别,但沈文均主任一点都不恼不怒,只是微笑和耐心地解答,他告诉我,心内科治疗的进步,导管手术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以后,没有一个心内科医生不会做这样的手术,内外兼修是必须的。

内科思维让医生具有大局观,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他出现的局部情况;外科医生的胆大心细、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和超过常人的动手能力,让疾病最大程度地听从于医生的治疗。沈医生,看似文弱的外表下有一股安静的力量,这是内外兼修带来的魅力。他有空的时候也看一些他形容为杂七杂八的书,而这种阅读让他对人生有种高层次的领悟------怀着平直自然的心去生活,怀着一视同仁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人,无论病人还是学生还是我这样的外行,他的脾气和耐心都一样的好。

严肃的表情下,一颗浪漫的艺术心

沈医生说,他高中时的其它志愿一是建筑设计,二是服装设计,这让我瞬间觉得他浑身上下充满了艺术的浪漫气息。现在想想也是,正因为具有这种艺术设计不拘泥不服从于死板的心态,沈医生才会有不断追赶医学新技术新理念的心。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很累,但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智商被碾压

赞赏

人赞赏









































白癫风医院
陕西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qm.com /jbwh/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