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对“下肢静脉血栓”这个名字感到很陌生,不知道是什么病,那今天就跟着小汝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壹
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
01
概述
Law
由各种原因所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淤积在下肢静脉,形成血栓。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一些患者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可发生于下肢任何部位,临床常见的有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骨静脉血栓形成。
02
诱发病因
Law
1.下肢静脉血液淤滞:在各种原因需长期卧床、长时间静坐、长时间压迫下肢的情况下,下肢静脉血回流受阻,导致血液淤滞,促使静脉血栓形成。
2.血液高凝状态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产后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强,易形成血栓。
3.①静脉壁损伤静脉壁受到某些因素影响时,如机械性损伤、感染性损伤及化学性损伤等。②静脉内壁损伤:各种原因导致静脉内壁损伤后,血液凝血机制激活参与修复损伤部分的组织,促使血小板在损伤部分聚集,容易在该部位形成血栓。,会促进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4.血小板增多:如病理性血小板增多症、大面积烧伤、外伤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小板病理性或生理性增多,诱发血栓形成。其他因素:高龄、高血脂等其他因素。
5.哪些人容易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老人:老人常因各种疾病长期卧床,容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妊娠:孕妇生产和产后为了伤口恢复,机体血小板增多,血液黏性增加。
长期卧床患者:如骨折、外伤或因其他疾病需长期卧床的病人。久坐、久蹲者:因工作或其他原因迫使患者久坐或久蹲,导致血流变慢淤滞。
肥胖者:肥胖的人血脂一般较高,血液黏稠。静脉内壁损伤者:静脉感染、机械创伤等因素损伤静脉血管时,血小板聚集在损伤处修复伤口,容易在伤口处形成血栓。
03
典型症状
Law
常见症状
患肢疼痛或压痛,伴有肿胀,皮色发紫等。
1.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
①患肢疼痛和压痛,血栓激发的炎症反应可致局部持续性疼痛;远侧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则导致胀痛,站立时症状加重,在髂-股静脉行径上常可触及条索和压痛;
②肿胀,由严重静脉回流障碍所致,故一般均颇严重;
③患肢皮色发紫,严重者可致花斑状以至坏疽;
④严重病例肢端动脉搏动明显减弱以致消失;
⑤浅静脉曲张为代偿性,急性期多不明显。
2.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方式大都隐匿;症状开始时轻微,许多患者直到髂-股静脉受累,出现典型症状时才被发现,故实际病期比症状期长;足靴区营养性变化,包括脱屑、色素沉着、湿疹样变和溃疡等。由于小腿部深浅交通静脉常原已有病变,因而演变远比原发性型更为迅速,且程度严重。
3.股青肿临床上并不罕见,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类型。下肢整个静脉系统包括潜在的侧支几乎全部处于阻塞状态,静脉压急剧升高,肢体剧痛伴整个患肢明显肿胀,皮肤发亮和发绀,皮温降低,因动脉痉挛和(或)间隙综合征导致患肢严重肿胀,缺血以至坏死。此为静脉性或湿性坏疽,由于大量体液在短时期内进入患肢及急骤肢痛,可导致休克。
04
治疗原则
Law
本病以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为主,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
1.避免久坐久站,适时变换体位或走动。
2.日常生活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烧伤、创伤。3.日常低脂饮食,预防高血脂,适当锻炼身体,避免肥胖。
4.年龄大的老人条件允许情况下多走动,避免久坐或久卧。5.妊娠生产的患者应用弹力绷带促进小腿静脉血回流,卧床适时变换体位,改善压迫位置血流淤滞状态。临床还有应用气压治疗仪预防产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6.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在床上应被动或主动的进行足部的运动,防止血栓的形成。
文字来源
心胸乳腺外科
文
覃晓纳、谭丽红
图
心胸乳腺外科
编辑
蒲祖康
门诊预约方式
为方便广大市民朋友就诊咨询,我院已开通电话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