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相江,薛冠华.下肢深静脉高负荷血栓评估及处理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40(5):-.
下肢深静脉高负荷血栓
评估及处理策略
郭相江,薛冠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40(5):-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根据血栓负荷大小分为高负荷血栓和低负荷血栓。高负荷血栓的中远期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高,单纯抗凝治疗效果较差。对于急性期高负荷血栓,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手术祛栓措施,减少血栓负荷,保护瓣膜功能,降低PTS发生率。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是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更加迅速降低血栓负荷的手术方案,PMT可以作为下肢深静脉高负荷血栓的首选治疗方案。而CDT可以作为PMT的有效补充。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医院血管外科,上海
通信作者:薛冠华,E-mail:guanhuaxue
yeah.net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过程中,血栓负荷是一个较少提及的概念,而在肺动脉栓塞(PE)的评估中报道较多。高血栓负荷与PE的严重程度、右心功能不全以及预后均有密切的联系,血栓负荷的评估对PE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1]。下肢深静脉血栓负荷如何评估,高负荷血栓有何临床意义,以及采用何种治疗策略能较安全有效地减少血栓负荷,是值得关心的问题。1下肢深静脉血栓负荷评估方法笼统地讲,下肢深静脉高负荷[2](highclotburden)血栓是指近端深静脉,包括下腔静脉,髂、股、腘静脉血栓。与之相对应的低负荷血栓(lowclotburden)是指小腿静脉血栓。为克服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笼统的缺点,评估腔内治疗手段的血栓清除效率,Garcia等[3]提出了一种数字化的血栓负荷统计方法。即将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近端静脉、股浅远端静脉、腘静脉分为7段,每一段根据血栓的严重程度赋予不同的分值:满分3分,代表血管完全闭塞;2分,代表血管栓塞50%~99%;1分,代表血管栓塞50%;0分代表无血栓。总分21分,代表血栓负荷最高。血栓溶栓率=(溶栓前总评分-溶栓后总评分)/溶栓前总评分×%。根据腔内治疗前后的分值差别,可以得出血栓清除率,也就是血栓负荷减少的程度。但作者并没有提出血栓负荷的分值界限。2下肢深静脉血栓负荷评估临床意义关于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