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降低肺动脉栓塞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单纯抗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降低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和新型口服抗凝剂,后者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Ⅹa因子抑制剂。
02溶栓治疗溶栓药物:尿激酶最常用,对急性期的治疗具有起效快、效果好、过敏反应少的特点。新型溶栓药物包括瑞替普酶、替奈普酶等,溶栓效果好、单次给药有效,使用方便,不需调整剂量,且半衰期长。
降纤药物:常用巴曲酶,是单一组分降纤制剂,通过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抑制血栓的形成,治疗DVT的安全性高。
03血栓清除手术取栓:是清除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可迅速解除静脉梗阻。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主要是采用旋转涡轮或流体动力的原理打碎或抽吸血栓,从而达到迅速清除或减少血栓负荷、解除静脉阻塞的作用。能够减少溶栓药物剂量、缩短住院时间。
04静脉活性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推荐使用静脉活性药,包括七叶皂苷类、黄酮类等。黄酮类具有抗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作用,从而改善症状。
红花黄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每瓶上善/西克含红花总黄酮80mg,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有效减轻术后肢体肿胀和疼痛程度,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专家共识推荐《红花黄色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红花黄色素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项纳入84例骨科手术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钙与红花黄色素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另有一项包含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也显示,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可显著降低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9(4):-.
[2]红花黄色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红花黄色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37(1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