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纪大了就容易出现各种毛病,像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而这些疾病又容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所以高龄人群也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那么老年人要怎样去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呢?这就需要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提早预防,避免疾病带来的危害。当然如果您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也不要紧张,只要积极的治疗,并做好康复护理,就可以将危害降到最低。
那么高龄人群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有哪些呢?第一,老年人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促凝物质增加而抗栓物质减少。
第二,老年人的血小板数量虽然与中青年人没有显著差异,但血小板的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老年人的血小板肾上腺素受体增加,使血小板对肾上腺素等诱导剂的反应性增强。
第三,随着人年龄增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会逐渐增高,一般50岁的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较20~30岁的人有明显增加,7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为青年人的两倍。老年人的抗凝系统也有明显改变,40岁之后,随着年龄增长,血浆抗凝血酶的含量会逐渐降低。
第四,老年人的纤溶活性降低,这与老年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合成与分泌减少有关。
当然,高龄人群易发生静脉血栓除上述原因外,还与其体力弱、好静,尤其是冬季户外活动少有关。老年人还往往伴有各种老年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不仅存在血管内皮、血小板、凝血、抗凝与纤溶系统变化,且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降低,这些因素也是老年人有血栓倾向的重要原因。
这里建议老年人生活中要适当活动下肢,注意冬季保暖,建议穿戴医疗抗血栓压力绷带(或弹力袜),可增加静脉血流速度,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阻止静脉扩张,保护静脉不致损伤,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医院周围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