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坊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

文章来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布时间: 2016-11-1 8:21:45   点击数: 17 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好发于下肢[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超过72h,但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大部分患者来院治疗时已超过3天,因此抗凝溶栓成为主要治疗方法。我院根据下肢深静脉造影的原理[2],利用深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即浅静脉血流可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而深静脉血流则不能返流至浅静脉,从足背静脉穿刺,使溶栓药通过交通支直接进入深静脉,快速作用于血栓部位,促使血管再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年7月~年6月收治18例下肢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54~86岁,平均66.3岁。本组患者均于发病后1~2周内入院,入院时患肢较健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粗,经10天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后均达到满意效果。

1.2溶栓治疗注射方法用止血带扎于患肢踝关节上方,阻断患肢浅静脉血流,使用20G静脉留置针离心逆向穿刺足背浅静脉,使溶栓药(尿激酶25万U溶于低分子右旋糖酐ml)经足背浅静脉到交通支进入深静脉,30min内滴完,滴完15min后再松开止血带。该方法10天为1个疗程,同时周围静脉常规注射丹参、皮下注射肝素进行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

1.3治疗效果本组患者中15例于发病1周内入院,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患肢肿胀消退,彩色多普勒探查显示血栓消失、阻塞血管再通;3例于发病10~15天入院,经治疗后患肢肿胀消退,彩色多普勒探查显示阻塞部位血管部分再通。

2护理

2.1心理支持下肢DVT引起的下肢肿胀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因此在护士向患者讲述本病相关知识和溶栓治疗后,病人都能接受。但由于患肢本已肿胀疼痛、活动障碍,治疗时还要在患肢输液,并要用止血带扎45min,这使患者感到恐惧不安。我们耐心地告诉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特点和本治疗方法的原理,打消患者的疑虑,同时教给患者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当病人病情好转患肢肿胀减轻时,患者更增加了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患肢护理病人入院后即采用治疗体位,上半身抬高15°,下肢抬高25°,膝关节屈曲15°。这种体位能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对缓解静脉的牵拉有一定作用,同时下肢抬高更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当肢体感觉疲劳时可更换体位,行足部轻微背曲运动,但活动不能剧烈,不可按摩肢体,防止栓子脱落。每日测量腿围,做好记录,观察肢体消肿情况。注意观察患肢血供、肤色和注射部位有无异常。为保护足背静脉血管,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注射,做好留置针的护理。

2.3出血倾向的观察因为溶栓药为抗凝剂,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护士应经常与患者交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以判断是否有颅内出血倾向。做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时观察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点,静脉穿刺点有无渗血或出血。注意观察尿、粪颜色及送检隐血结果。遵医嘱及时抽血送检凝血全套,观察结果并正确记录,及时汇报医生。根据血象结果、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观察护理。本组患者未出现出血现象。

2.4预防重要脏器栓塞血栓脱落有逆流到肺、心、脑而发生该器官栓塞的可能,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导致肺栓塞的重要原因。因为静脉血栓的附壁性在1~2周内最不稳定,极易脱落,所以在血栓行成1~2周及溶栓治疗过程中应卧床休息,采取床头床尾抬高15~25°的体位,这样可以控制血液流速,有防止脱落栓子上行的作用。同时须密切观察有无突发的胸闷、气急、咳嗽、咯血的症状,叮嘱患者不能剧烈活动,不能按摩患肢,保持排便通畅。另外,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栓子脱落上行造成重要脏器栓塞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本组患者中有3例放置了下腔静脉滤器。在本组患者中未发生因栓子脱落而造成重要脏器栓塞。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qm.com /jbcs/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