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栓形成如果累及到大腿段甚至到腹股沟以上水平的深静脉时,患者通常表现为整条腿明显的肿胀和疼痛,症状明显很容易引起患者警惕,医院就诊,如下图,患者右下肢明显肿胀。
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
在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中,有大约50%左右的患者,静脉血栓仅局限在膝盖以下的静脉段,临床上称为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小腿段可以被静脉血栓波及的血管包括:腓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和小腿肌肉内的静脉,
部分患者可能有明显的的小腿发硬、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症状,但有些患者只有小腿酸胀等轻微不适,容易延误就诊。
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简单来说,小腿段的深静脉血栓,最开始是个症状比较轻微、危险性比较小的疾病,但也有一定的比例会加重,加重后势必给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更大的影响,需要更复杂的治疗。因此从患者本人的警惕意识,以及医生对疾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选择,都不能掉以轻心。
抗凝还是不抗凝?
与近端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式基本相同,针对小腿段深静脉血栓主要也是采取标准剂量、足疗程(通常为3个月)抗凝治疗,目前可以选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或口服抗凝药治疗。其他辅助治疗包括促进静脉回流的口服用药,以及穿戴弹力袜缓解急性期腿部肿胀不适的症状等。
抗凝药是一种防止血栓形成的特殊药物,它的主要风险是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所以对于小腿深静脉血栓,这种初始症状比较轻微、风险比较小的情况,要不要给予抗凝治疗,目前在医生之间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但基本取得共识,临床研究中也得出一定证据的意见是,如果患者存在血栓进展的高危因素,还是推荐给予抗凝治疗,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抽血化验指标中的D二聚体明显升高,超声可见小腿多条静脉形成血栓,患者病史里没有促发静脉血栓的可逆危险因素(比如近期的外科手术、下肢制动等情况),以往有深静脉血栓病史,以及正在住院的患者。
而对于不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暂不予抗凝治疗,采取严密观察至少两周的保守治疗方式。如果超声随访发现血栓进展,再开始抗凝治疗,未进展不抗凝。
医生提醒:怀疑发生小腿静脉血栓的患者,医院就诊,接受必要的检查与评估。医生将根据患者的血栓范围、病史特点,做出风险评估,再决定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式。无论接受还是未采取抗凝治疗的患者,都必医院进行随诊,动态观察血栓的变化情况。
孤立小腿静脉血栓这个“小问题”,就让我们把它彻底拦截住,不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更多影响和危害。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