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布时间:
2025/3/31 11:33:32 点击数: 次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统称。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少数见于肠系膜静脉、上肢静脉、颈静脉或颅内静脉系统;若血栓脱落阻滞于肺动脉则会导致PE危及生命。孕产妇发生DVT、PE的风险以及因VTE导致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孕产妇、肥胖和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日趋增多,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筛查VTE的高危因素并进行早期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然而,我国不同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对VTE的防治策略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结合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组织全国的产科专家共同讨论并编写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栓栓塞症专家共识,本文结合共识进行解读。VTE的流行病学现状与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增加4~5倍。国外数据显示,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总发生率为0.6/~1.8/,其中分娩后第1周是发病风险最高的时期。妊娠期及产褥期VTE中,DVT占75%~80%,发生率为1.0/~1.3/,PE的发生率为0.2/~0.4/。医院的数据显示,DVT的发生率为0.4/,PE的发生率为0.07/。为什么会发生妊娠期及产褥期VTE呢?有三个因素促成血栓发生,称为VTE形成的“三要素”,包括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血管壁受损,增加了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风险。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液中雌、孕激素水平升高、凝血系统的改变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和盆腔静脉致血液回流缓慢血液瘀滞、妊娠期和产后活动能力下降、卧床较多更加减慢血液回流速度、加上手术分娩可能导致的血管损伤,使机体具备了VTE形成的“三要素”,从而促使VTE的发生、发展,使得围产期女性成为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