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在欧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在急性阶段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一些血栓可能会脱落,造成患者的肺、脑等重要脏器的栓塞而导致死亡。慢性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生可造成长期病痛,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
由于患者病程长,持续反复性疼痛使患者长期被疼痛折磨,对生理及心理造成不利影响,使日常工作无法进行,也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从病房环境上来看,各种噪音、灯光、患者之间的互相干扰,导致睡眠不足而降低痛阈。
从心理因素方面,有的患者术后担心手术是否成功,产生恐惧、忧虑、情绪低落,紧张等这些因素都能引起局部血管收缩或扩张而产生疼痛;而病人对自己所感受的疼痛不能应付,会表现消极、灰心的心理状态。
从自身因素方面,患者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与年龄、性别、个性、情绪等因素也密切相关。从体位改变方面,由于下肢血栓病人术后多采取被动体位,绝对卧床,活动量相应减少,不能有效的对付疼痛。
作为疼痛专科护士了解患者以往对疼痛的经验,个人对疼痛原因及意义的理解及对疼痛的态度,以便术后有的放矢提供病人对付疼痛的技巧。不断改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有适宜温度和湿度,有良好通风与光线、美观、安全的环境;夜间为病人做护理时,力争做到四轻。
饮食护理方面,因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使患者情绪受到影响,导致食欲下降,使患者营养状况处于低水平,不利于伤口愈合。应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与医生、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心理护理方面,术前给患者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伤口疼痛,以便病人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减轻恐惧、忧虑心理,潜在的增加病人自己抑制疼痛的化学感受效应,术后注意疼痛的情绪反应,调解病人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分散病人注意力,通过心理效应,达到消除或减轻疼痛的目的。同时,还要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使患者尽快地消除紧张心理,配合治疗及护理。转移患者注意力,做好家属工作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说声调和语气避免对患者造成良刺激,诱发疼痛。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给患者带来希望和勇气。
供稿--姜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