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布时间:2021-3-17 10:04:10 点击数: 次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k/mip_5941808.html一位剖宫产术后半个月的新妈妈,因为左下肢突然发生肿胀、疼痛难忍前来就医,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医生们当机立断,立即急诊做了取栓手术,这才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这是我院近期发生的一个真实病例。下肢静脉血栓危害性极大,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告诉广大孕产妇姐妹们,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以及如何预防这个“潜在的恶魔”。首先一张图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血液有形成分在血管内凝集形成栓子,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简而言之就是血管里形成了“会堵塞血管的垃圾”,而更严重的一种情况就是血栓从血管壁脱落,随血液流动引发肺栓塞,此种情况死亡率极高。疑问一:为什么产妇更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1.血液高凝。怀孕期间,孕妈们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增多,这样才有利于正常分娩过程中有效止血并预防可能出现的失血过多,但同时也增加了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风险。这种情况将会持续整个妊娠期直到分娩后8周。而且在怀孕后期,增大的子宫会压迫深部静脉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因此这段时间容易引起静脉血栓。2.分娩应激。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手术,都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促进血栓形成。3.久坐不起。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妇“坐月子”不仅要闭门不出、坐床不起,更有甚者要紧闭门窗、密不透风,还要头戴帽子或裹围巾穿厚衣服,即使在大热天也必须如此,美其名曰是为了不落下“月子病”。殊不知月子期卧床静养会使得体内的血液流动速度减缓,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4.营养过剩。生完孩子之后需要进补,为了宝宝的奶水问题,常常会进食一些较为油腻的补汤,久而久之就会引起体内血脂升高,过度的高脂饮食会使血液粘稠度增高。疑问二:如何判断自己产后是否有静脉血栓?1.看腿上“青筋”。静脉血栓多出现在下肢,尤其是小腿处,浅静脉血栓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如果出现蛛网状或条索状凸出的“青筋”,宝妈们可要注意了。2.单侧腿肿。如果本身没有心脏或肾脏疾病,而单侧腿出现明显水肿,大多是血栓引起的。同时可能会伴有肢体发凉或钝痛的感觉。3.测腿围。测量两条腿膝盖以下10-15cm的地方(大概是小腿最粗处),对比两条腿小腿围的长度。正常人的小腿围一般相差在1cm以内,如果小腿围相差在2cn及以上,可能预示下肢静脉血栓。?重要提示:如果发现上述疑似静脉血栓的症状,切记不要盲目按摩、拍打或者挤压,医院就诊,暂不能就诊的也要避免剧烈运动!!!疑问三:如何避免产后下肢静脉血栓?1.适当运动。提醒各位孕产妇姐妹们,想要避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最重要的就是孕期进行适当的运动;产后,顺产的新妈妈如无特殊在当天就可以下地走动了,剖宫产的新妈妈虽然要推迟到手术后1天才能下床,但在麻醉效果减退后应尽早在床上进行一些下肢的屈伸运动,这样可以调动小腿的肌肉泵,增加静脉血流的速度,减少血管内“垃圾”形成和堆积的几率。2.摒弃错误的传统观念。宝妈们切记“坐月子”不等于“坐”月子!要避免久坐久站。3.注意饮食。孕期产后都要注意饮食和补水,高油高脂的食物应尽量避免,多补充水分,以免血液为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通过食用木耳、红菇、海带、紫菜、萝卜等食物,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肿、防止血栓、使血流通畅的作用。4.穿弹力袜。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一些适合自己的、正规专用的弹力袜,它可以为腿部提供梯度压力,促进小腿肌肉收缩,起到帮助血管瓣膜关闭,血液回流的作用,从而降低血液瘀滞,血栓形成的风险。姐妹们,下肢静脉血栓是潜伏在孕产期极度危险的“恐怖分子”,绝不容小觑!“顺娩无忧”为您科普医学知识,助您远离这个可怕的大恶魔!
喻信人
医院麻醉科医师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