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相当于中医的筋瘤,是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是外科四大常见病之一。传统的下肢静脉曲张治疗里西医以手术为主,中医则根据证型辩证论治,以中药外洗内服,无创伤,效果肯定。本文将静脉曲张分为气滞血瘀、血瘀络热、湿瘀毒盛、气虚血瘀四个证型进行辩证治疗。长期站立工作者易得静脉曲张,要注意防护。
下肢静脉曲张相当于中医的筋瘤,是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是外科四大常见病之一。早在《灵枢·刺节真邪》篇已有对筋瘤的记载:“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二有所疾前筋。筋曲不能伸,邪气留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外科正宗·筋瘤论》中也有对筋瘤的描述:“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蛆姗。”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所致的静脉壁软弱、静脉瓣缺陷及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西医主要以手术为主,中医则从病因着手,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1病因病机
下肢静脉曲张即筋瘤,由于长期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或多次妊娠,气滞血瘀,筋脉纵横,血壅于下,结成筋瘤;或骤受风寒或涉水淋雨,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块成瘤;或因外伤筋脉,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而成。
西医学认为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瓣膜缺陷、静脉壁薄弱和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所引起。
2诊断
本病多见于下肢的两小腿,好发于长久站立工作或怀孕的妇女,早期患肢疼痛,坠胀不适,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患肢静脉逐渐怒张,小腿静脉盘曲如条索状,色带青紫,甚则状如蚯蚓,瘤体质地柔软,抬高患肢或向远心方向挤压可缩小,但患肢下垂放手顷刻充盈恢复。有的在肿胀处发生红肿、灼热、压痛等症状,经治疗后条索状肿物较为坚韧。瘤体如被碰破,则流出大量瘀血,经压迫或结扎后方可止血。病久者皮肤萎缩,颜色黑褐易伴发臁疮(慢性溃疡)和湿疮。
3治法
3.1内治法
3.1.1气滞血瘀证(无并发症)
患肢青筋迂曲扩张,局部呈瘤样变,活动后明显,可出现小腿憋胀、沉重感,甚至麻烦感,抬高肢体可缓解或消除,多无明显皮肤颜色改变,舌淡,舌苔白润,脉滑或弦。
治法:行气活血消肿
方药:曲张一号方(可随症加减)
泽兰15g防己15g川牛膝15g益母草15g
丹参15g王不留15g车前草30g桃仁10g
红花10g枳壳12g三七粉3g冲服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ml,分早晚两次温服
3.1.2血瘀络热证(并发静脉炎)
患者青筋迂曲扩张,局部呈瘤样变,局部出现红肿条索,疼痛憋胀,休息减轻,活动加重,舌质或暗或紫或有瘀点或瘀斑,苔白润,脉沉或弦或数,舌脉不从症者则从症舍脉。
治法:凉血活血止痛
方药:曲张二号(可随症加减)
苍术15g黄柏12g泽兰15g防己15g
川牛膝15g薏苡仁30g丹参15g王不留15g
车前草30g炒桃仁10g红花10g麸炒枳壳12g
金银花30g三七粉3g冲服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ml,分早晚两次温服
3.1.3湿瘀毒盛证(并发静脉溃疡或湿疹)
患者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局部成瘤样变,小腿部皮肤紫黑、溃破,脓水恶臭,腐肉不鲜,苔黄燥或黄腻,脉弦细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药:曲张三号(可随症加减)
银花30g元参15g益母草30g薏米30g
黄柏15g苍术12g川牛膝15g赤芍12g
当归12g甘草15g泽兰15g防己15g
连翘12g车前草30g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ml,分早晚两次温服
3.1.4气虚血瘀证(淤积性皮炎稳定期)
患者下肢青筋迂曲扩张,局部呈瘤样变,皮肤色素沉着,弹性下降,甚至板硬,肌肤甲错,干燥皮屑,伴瘙痒,多有水肿,沉胀不适,活动后加重。舌脉可出现瘀血表现。
治法:补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曲张四号(可随症加减)
黄芪30g元参15g益母草30g薏米30g
当归15g丹参12g川牛膝15g泽兰15g
防己15g甘草10g车前草30g三七粉3g冲服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ml,分早晚两次温服
3.2外洗疗法
适合静脉曲张并发淤积性皮炎,分为有渗出和无渗出两种情况
3.2.1有渗出型
方药组成:
苦参30g黄柏30g蒲公英30g当归30g
地榆15g白芨15g白鲜皮15g蛇床子15g
芒硝g冲
用法:日一剂,水煎外洗,水温40度左右,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
3.2.2无渗出型
方药组成:
桑枝30g红花15g白芷15g蒲公英30g
苏木15g当归15g乳香15g大风子15g
没药15g大黄30g白鲜皮15g芒硝g冲
用法:日一剂,水煎外洗,水温40度左右,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
3.3手术治法
3.3.1手术治法的适应症: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无深静脉阻塞或严重反流,无急性浅静脉血栓。
手术治法的禁忌症:DVT病史;严重内科疾病如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等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或其他不适合手术患者。
3.3.2手术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静脉剥离术。
3.3.3术后汤药组成:
金银花30g泽兰15g防己15g川牛膝15g
丹参30g甘松12g土茯苓15g蒲公英30g
王不留15g三七粉3g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ml,分早晚两次温服,可随症加减。
4临床病例
患者何某,女,62岁。
患者20余年前受寒后出现右下肢青筋迂曲隆起,时未予处理,20年来症状逐渐加重。自觉肢体憋胀、酸沉,迂曲团块逐渐增大。一周前右小腿出现条索结块伴红肿热痛,希望保守治疗,遂来我院就诊。经本院诊断为:1、血栓性浅静脉炎2、下肢静脉曲张。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沉细。
辩证分析:患者老年女性,气血亏虚肢端失养,加之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瘀血内生,瘀阻脉络,不通则痛。水津运化失司,故可见条索硬结,肢体水肿疼痛。正气亏虚,外邪趁机而入,日久入里化热,可见红肿热痛。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沉细,皆属湿热下注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消肿
处方如下:
中药处方:
苍术10g黄柏12g川牛膝15g薏苡仁30g
泽兰15g防己12g益母草15g马鞭草15g
丹参15g茯苓12g猪苓10g车前草30g
金银花10g王不留15g三七粉3g冲甘草10g
7付,日一付,水煎服ml,分早晚两次温服
西药处方:
地奥司明片2片/次每日二次口服(午、晚)
七日后再诊,肢体红肿明显减轻,肢体酸沉、困重感改善,右小腿条索结块面积缩小。舌质暗,加红花10g,继服7付。后好转,未再来。
分析:患者年老,气血亏虚肢端失养,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瘀血内生,瘀阻脉络,不通则痛。水津运化失司,故可见条索硬结,肢体水肿疼痛。正气亏虚,外邪趁机而入,日久入里化热,可见红肿热痛。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沉细,皆属湿热下注之象。方中薏苡仁、泽兰、车前草、茯苓、猪苓利水消肿;苍术、黄柏、防己燥湿,清湿热;益母草、丹参、马鞭草、王不留行活血;川牛膝、三七粉逐瘀化瘀;金银花清热;甘草和里缓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消肿之效。
5预防与调护
下肢静脉曲张是周围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总人群中发病率20%左右,若预防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血栓、皮肤的湿疹和溃烂、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的质量。有研究表明:静脉曲张的发生与从事长时间站立工作之间存在正相关性,针对长时间站立工作者,下面有几点预防措施:
① 久站久坐要动一动: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不动或久坐,因为长时间站立与坐着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循环不良,而成为静脉曲张的诱因。建议即使平常需要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时,记得做足背伸直屈曲动作,让小腿肌肉收缩帮助血液回流,或每隔一段就起身踏踏脚或动工脚指头,都可使下肢血液循环较为顺畅。
② 运动:尤其是健走或游泳,可以刺激小腿肌肉群,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③ 抬腿、抬高下肢:每天睡前在床上将双腿抬高超过心脏约10~15分钟,或是睡觉时用枕头垫高下肢,促进腿部血液回流。
④ 穿弹力袜:患者应穿静脉曲张袜或者在患肢缠上弹力胶带,使得静脉适当受压,管腔变窄,使其内的压力变小,缓解浅静脉的曲张程度,还能很好的改善退步的外观形象。使用弹力袜时,要掌握患者使用弹力袜的强度和长度,精确的尺寸测量是使用弹力袜的先决条件。每天早晨下床前,将双腿抬高,穿上弹力袜,达到预防和阻止静脉曲张持续恶化。
⑤ 热水洗脚:每晚睡觉前要养成用热水洗脚的习惯,忌用冷水洗脚。用热水洗脚能消除疲劳,有利睡眠,更能活血化瘀。但要避免水温过高,高温会促使血液扩张,增加静脉曲张的可能。
⑥ 控制体重:过度肥胖者要注意减肥,减轻下半身负荷,沉重的身躯会使腿部不堪重负。
⑦ 饮食:以清淡为佳,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并要戒烟限酒,烟酒会加速血管损伤。
总之,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先从自己的腿部做起吧!
温馨提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自己学习之后分享给他人学习,让我们一起进步!欢迎转载分享!如果你还有问题,请进入沈阳一男子的4岁儿子越长越像隔壁老王沈阳一男子的4岁儿子越长越像隔壁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