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时间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

文章来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布时间: 2016-11-23 21:13:40   点击数:
  

一、研究资料

本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28~76岁,平均52岁。患病肢体:发生在左下肢12例,右下肢6例,双下肢2例。测量双下肢周径同一平面相差大于1cm。发病时间为手术后2~10d。急诊创伤行手术治疗13例,择期手术治疗7例。

二、治疗及结果

在患者下肢出现肿胀的急性期要严格卧床休息,平卧位患肢抬高,局部禁止按摩、禁止冷热湿敷,每2~4d测量双下肢周径,以观察患肢肿胀消退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方案选用抗炎、活血、化瘀、防止血小板聚集的药物,10~14d为一个疗程。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时同时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现象并定期监测凝血系列,使其维持在正常值的1.5倍。本组20例患者中,有17例经1个疗程,3例经2个疗程治疗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患肢肿胀消退,双下肢周径差小于1cm,双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对称。1例因个人原因放弃治疗。经上述治疗患者4~8d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0例无一例发生肺栓塞。

三、危险因素分析

静脉血栓形成涉及十分复杂的理化因素,Virchow描述了3个与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的因素,即静脉淤滞、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1]。在骨科手术中肢体制动时间长,可以造成静脉血流缓慢;为手术需要而过度屈曲关节会引起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为减少手术部位出血使用止血带,也是引起静脉淤滞的常见原因;骨科手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下肢活动因此减少也可使静脉血流缓慢。

另外,麻醉可使外周静脉扩张。在下肢血管因其解剖特点易导致内膜、血小板沉积黏附在血管内膜上,当激活的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达到了一定的浓度时,便可导致血栓形成[2]。静脉内膜的损伤可由于严重的下肢创伤、大腿使用止血带以及术中下肢牵拉而引起。有些手术方式使肢体屈曲和内收位可引起下肢静脉受压变形,这些机械因素可引起血管内膜损伤[3]。DVT所引发的肺栓塞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预防干预、尽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

1、护理干预

  a)心理护理骨科手术后病人由于担心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护士应耐心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病情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手术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后果,向其讲解术后早期床上活动的重要性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其消除思想顾虑。同时,取得其家属配合,给患者以心理支持,使其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b)病情观察加强对病人观察,如发现病人有胸闷、胸痛、气紧、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置。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等抗凝治疗时,应密切观察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癜、血尿、血便及咳血等,同时检测血凝系列。本组有2例患者用药后第7天、第10天发现腹部、下肢皮肤有少量出血点,1例出现呕血,为咖啡色,报告医师后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2、预防

近年来下肢DVT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能与人们的饮食结构有关,为减少下肢DVT的发病率,应积极预防。首先,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固定关节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未固定关节进行主动及被动活动,尽量减少卧床时间。避免在下肢输液。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手术后或创伤后应避免膝下垫枕,过度曲髋,下肢弹力绷带包扎或穿弹力袜等均可以防止DVT的发生。吸烟的患者要戒烟,因为烟中尼古丁对血管有强烈的收缩作用,并可使血小板黏附性增强、血液黏稠度增加,因此,应向病人反复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合理饮食,保持情绪稳定,大便通畅,防止血管痉挛收缩,同时预防性给予阿司匹林口服,也是预防的方法。









































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qm.com /jbcs/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