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肢静脉曲张的解剖结构
大隐静脉:全长约76cm,经内踝前方1cm上行至大腿内侧部。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通过足外缘,绕过外踝后方,上升至小腿后面,最终汇入腘静脉。
二、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
1、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静脉壁相对薄弱,在静脉压作用下可以扩张,瓣膜缺陷便不能发挥有效的防止倒流作用,导致发病。
2、静脉内压持久升高:当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时,瓣膜会承受过重的压力,逐渐松弛、脱垂、使之关闭不全。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
3、年龄、性别等因素:病症随年龄增大加重,女性由于生理构造,高于男性发病率,妊娠期间也易发病。
三、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
1、发病早期,多为下肢酸胀不适及钝痛感,同时有肢体沉重感,易乏力。多在久站后上述感觉加重,通过平卧、肢体抬高则可缓解。
2、病变中后期,静脉壁受损,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呈蚯蚓样外观,以小腿内侧大隐静脉走行区明显。
3、病程长者,肢体皮肤则出现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等,甚至形成湿疹及溃疡。随着病情的演变,可以伴随血管走行的疼痛、下肢肿胀、淤积性皮炎、浅静脉血栓等症状。
四、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期
五、静脉腔内微波消融闭合术(EMA)(一)适应症:深静脉畅通的下肢静脉曲张(伴有中重度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交通支和穿通支静脉的处理。禁忌症:1、急性静脉血栓形成;2、穿刺部位急性感染;3、卧床不能行动的合并明显外周动脉疾病患者;4、高血栓栓塞风险患者;5、妊娠期妇女;6、下肢严重水肿无法进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者。7、患有全身功能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二)手术过程
1、麻醉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也可选择局部麻醉方式。
2、体位:仰卧位
3、敷料铺台包、单子包、大腹单、手术衣、手术盆(2个)、中单包(2个)
4、器械:小儿腔镜外器械包(手矫形器械包)、持物桶、灯把
5、一次性物品:消毒纱布、消毒棉球、显影纱布、纱布垫、导尿包、23号刀片、11号刀片、1号线、4号线、7号线、腔镜套(1个)、腔镜贴(若干)、5ml注射器(3个)、20ml注射器(2个)、10ml注射器(2个)、三通(1个)、粉头皮针(2个)、输液器、输液贴、生理盐水、冰盐水、T管、自粘绷带、弹力绷带
6、特殊用物准备:麻胀药《2支利多+1支罗哌+1支小苏打+半支副肾+ml生理盐水(一定要先加入盐水再加药,否则药物间会产生沉淀)》、微波电极、大隐静脉探钩、3-0可吸收线、2袋冰盐水
7、手术步骤
1.常规消毒皮肤,铺单
碘伏纱布消毒两遍、递四块治疗巾、2把巾钳固定、递三块中单、递大腹单
2.酒精消毒皮肤
递艾丽斯夹酒精棉球擦拭切口
3.打入少许麻药
备20ml注射器、5ml针头
4.切开皮肤、皮下及肌肉
备23号刀、血管钳、纱布两块、小甲状腺拉钩
5.切断大隐静脉主干
递两把小弯、组织剪,钳好子带7号线结扎血管
6.微波剥离大隐静脉主干
备好局麻药、冰盐水纱布垫
7.剥离小腿血管
备11号刀片、大隐静脉探钩、小弯、与空气混匀好3%的聚多卡醇
8.关闭大腿根部切口
备好针持、小弯、线剪、3-0可吸收线
9.关闭小腿切口
腔镜贴剪成长条状贴在患者切口处
10.包扎
备好酒精湿好的纱布、弹力绷带、自粘绷带
8、手术过程
(三)手术注意要点
1、术前在直立位标记曲张静脉,彩超辅助下标记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2、在微波治疗前可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排空,有助于减少术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
3、在超声引导下注射肿胀麻醉液,使大隐静脉主干周围形成直径约1cm的液体层,隔开大隐静脉与皮肤的距离。
4、在微波治疗时,根据患肢大隐静脉直径和血管壁厚度,选择不同的微波发射功率与凝固时间(推荐60W、4S),将大隐静脉主干逐段逐次凝固封闭,下肢浅静脉曲张严重的病例,酌情采用硬质微波电极多点穿刺凝固,封闭属支静脉。
5、后撤电极进行微波闭合时,控制适当的移动速度,并用冰盐水纱布压迫血管路径及电极周围,能帮助静脉闭合及减少皮肤的烧伤;
6、微波治疗引起的皮肤灼伤,主要是由于微波热效应的传导引起,多与肿胀液注射不当、功率选择过大或者电极移动速度过慢。
(四)术后护理要点
1、手术结束后以无菌辅料覆盖切口,用弹力绷带自下而上包扎,包扎不应妨碍关节活动,并注意保持合适的松紧度,以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为宜,术后弹力绷带加压一周继以循序弹力袜一到三个月。
2、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取仰卧位,垫软枕抬高患肢30~40度,以利静脉回流;
3、术后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山东医院张兴月
手术室护理ID:ORNURSES
投稿邮箱:ORNURSES
VIP.QQ.COM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