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节庆五月五换肠肚景东端午药根对

文章来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布时间: 2020-5-29 18:30:59   点击数:
   盖白霖 http://m.39.net/pf/a_4681581.html
药根

HerbRoots

inJingdongCounty

过去,景东民间常常爱说:“五月五,换肠肚。”这里的五月五,指的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在端午节来临,无量山土著民俗,一是吃药根扫毒和滋补;二是种植果树,认为端午节前后植树成活率高,杵臼棒头都能栽活;三是门楣上挂菖蒲和苦艾草避邪。

“五月五”是春夏换季,当地有一句俗话:春泄夏补,意思是春天要吃导泄药,让肠内有毒有害病菌排除体外,民间时兴用桃花稀饭主动让肚腹泻,泄出毒素。唐朝诗人皮日休有诗云:“桐木布温吟倦后,桃花饭熟醉醒前。”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载:“永昌郡古哀牢国,产桐华木,其华柔如丝,民绩以为布,幅广五尺,洁不受污,俗名桐华布。”从这两则文字可以看到,盛产桐华布的澜沧江流域,很早就知道用桃花稀饭做泻药;夏补,“冬补三九,夏补三伏”,端午前后,进入夏天,“干旱不过五月十三”是景东境内雨水来临季节,开始喝“生水”。在古代,这里也是瘴痍之乡,“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易染瘴气,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提高身体免疫力。进入夏季,外热内湿,需要吃发散药。所以端午节吃药根以扫毒健胃和吃补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见,古人深通养生之道。

满山香

何首乌

山药

半夏

土壶铃(蓓海)

百合

茴香

端午节最常吃的扫毒药就是水煮蒜瓣,猪脚煮茴香宿根。现在,集市上出售的端午节吃的药根,已经配伍好,既有扫毒健肠胃的药,又有补五脏六腑的药。药根烀肉,药膳同源,一直是景东土著民族的历史传统。

无量山和哀牢山药材丰富,不乏扫毒和滋补良药。像鸡刺根、牛蒡根、土党参根、鸡肚子根、何首乌、重楼、苦蒿根、草乌、金乌、麦冬、石斛、葛根、麻菜根、大百解、马尾根、大百芝根、茴香根、马尾根、钻地风、大撑筋、大血藤、破蓑衣包薯、土壶铃、九十股、腰子果、老鼠黄瓜根、猴子背巾根、回心草、八宝镇心丹、锣锅底、半夏、金线吊葫芦、白虎草、使君子、石豆瓣、百合、斗莲、满山香、酱杈树根等。端午节吃药根时,毒性大的和跌打药除外,其他药根一般都可以用来烀吃。

石豆瓣

破蓑衣包薯

螃蟹脚

理肺散

金钱吊葫芦

金乌

猴子背巾

锣锅底

老鼠黄瓜根

菖蒲

斗莲

马尾根

大撑筋

白芷根

钻地风

白虎草

腰子果

血藤

小红参

小白芨

这些药根,大多数具有消炎、舒筋活血、除风、除湿、健脾胃、化痰止咳、止泻、扫毒、养心、补气、补肾、补血、治骨质增生等功效。但是,有些药根不能随便烀吃,毒性大,烀时挺有讲究,要“专业”人士指导下烀煮,并在他们指导下才能吃。

据说,烀药根,火候最重要,烀的时间要长,降低毒性;有些药根,烀的时候加水要加沸水;有些药根,烀的时候,如果用柴火,要注意锅烟墨不能掉进汤里。还有,有些药根吃了,不能吹着风、喝冷水等。有些药根汤,吃了会腹泻,起到杀菌扫毒的功效,比如重楼。

这些药根,可以烀鸡吃,一般用母鸡,但是母鸡年龄要稍大一些更好。另外,还可以烀猪脚、腊肉等。

鸡刺根

鸡刺根炖无量山乌骨鸡,也是景东人常吃的一种药膳。有些把鸡刺根用来烀排骨,与无量山乌骨鸡烀鸡刺根药性应该有所不同,因为无量山乌骨鸡具有自身特性。

将鸡刺根洗净,用刀砍成小段,宰一只一岁以上的母鸡,切成小坨,把鸡肉与鸡刺根放在锅里慢慢炖,待鸡脚杆用筷子一戳就烂,可以享受药膳鸡了。

鸡刺根,又称大蓟(菊科),是一种从云南亚热带到高原寒带都有生长的顽强植物,其根部可入药,炖鸡汤时温补,据说还是妇科良药,排毒养颜胶囊的主要成分。中国医药经典认为,鸡刺根主要功效是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

牛蒡根

牛蒡为我国古老的药食两用食物蔬菜,李时珍称“剪苗淘为蔬,取根为煮,曝为脯,云其益人”。牛蒡属菊科类,两年生草本植物,其根深叶茂,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胡萝卜素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二位,比胡萝卜高倍,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为根茎类之首。

景东境内产有牛蒡根,酒店里常用来做药膳,洗净后,切成小段(须先经蒸或煮过,以减弱其寒凉降泄之性。),可以烀排骨、烀猪脚、烀鸡肉、烀猪肚等,根据需要和口味,再配上其他菜类。如西红柿、豌豆、海带、黄豆等。

牛蒡根,苦,寒,无毒。牛蒡根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详细记载其能“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也就是说,经常食用牛蒡可以减肥、抗衰老。据介绍,牛蒡有抗癌、降血压、美容养颜的作用。

食谱

土党参根煮猪脚

土党参,又称野党参,浆果半球形而扁,径约12毫米,像用竹篾编的箅子,因此有些地方称为“蒸板底果”,景东境内无量山和哀牢山均有生长。多年生缠绕草本。主根肥大,肉质,米黄色,须根少。茎细弱,浅绿色,光滑无毛。

过去,无量山下、澜沧江边部分地方,端午节前,就会到山里挖来土党参根,烀鸡或腊肉吃。把土党参根洗净,切成小段,再剖开适当大小,与肉一起烀。可以连根食用,味道不错。

《贵州民间方药集》认为,土党参味甘;性平。主要功效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主虚劳内伤;气虚乏力;心悸;多汗;脾虚泄泻;白带;乳稀少;小儿疳积;遗尿。

食谱

重楼煮鸡

《滇南本草》记载,“是疮不是疮,先用重楼解毒汤”,此乃外科之至药也。

重楼,当地又称七叶一枝花,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的根茎。景东境内无量山和哀牢山多有野生,现在人工栽培较多。药膳常用重楼烀鸡或烀猪脚。据资料,重楼瘦肉汤,可清热解毒,扶正抗癌;把切成片的重楼用冷水浸透,塞入猪肚,把猪肚扎紧文火煲汤,可清热解毒,健脾养胃;重楼煮粥,加少量白糖,适用于多种热毒,咽喉肿痛,痄腮等。

重楼味辛、苦、微辣,性微寒。其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肿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仆伤痛、惊风抽搐。具有止血、免疫调节、抗肿瘤、细胞毒、抗炎、心血管、抗菌抑菌、镇静镇痛等作用。

食谱

石斛煲灰天鹅

石斛,景东又名黄草,亦称兰草,以前,在辖区无量山和哀牢山高海拔的原始森林附生较多,后因人们无节制采撷,气候逐渐变干旱,成为濒危物种,现在多有人工栽培。每逢周末赶集,景东城街上常常有山里人零星出售的野生石斛,但是价格不菲。其中铁皮石斛,在唐代医学经典《道藏》中,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自唐宋以来,一直被列为皇室贡品。

石斛:石斛鲜条、石斛花朵,灰天鹅肉,味精,食盐适量,或者再加上点枸杞。汤甜味香,以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现在连任也想吃天鹅肉了。

石斛,药用植物,性味甘淡微咸,寒,归胃、肾,肺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石斛花姿优雅,玲珑可爱,花色鲜艳,气味芳香,被喻为“四大观赏洋花”之一。

食谱

脱腰药烀猪肘

脱腰药,是产自无量山和哀牢山的一种草药,味甘苦、性寒、有小毒,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治跌打风湿,另有清热消炎之功效。据说,脱腰药因用四只脚(有蹄子)走路的动物吃了,就会“脱腰杆”而得名。人吃了,还具有很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尤其是中老年人食用后效果更佳,现伤腰背者食后疗效显著,一般人食用后亦能解除疲劳,浑身感到轻松,属民间验方。

制作方法,先把烧好的猪肘整支用水在锅里烀涨,再把淘洗干净后与猪肘一起烀两个小时以上。烀的时候,可以放上适量生姜、草果、胡椒,还可以适当煮上点无量山乌骨鸡肉,起到调味、跌打作用。待猪肘烀汃,用筷子轻轻一戳就烂时,就可以食用。一支猪肘药膳,价格大约在元至元之间。

脱腰药汤成白色,味略苦,回味甘甜,有一点点烧猪脚的糊香味。

脱腰药烀猪脚,是景东民间传统药膳。百川苑药膳私房菜馆老板罗景清,通过多年研究,精心配制成一道特色药膳。

食谱

麻菜根烀腊猪脚

麻菜,又名商陆,生于无量山和哀牢山,因为其茎口感有点微麻而得名。为商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商陆的干燥根。

把腊猪脚皮用火烧糊一层,然后刮洗干净,砍成小坨,在锅里煮沸,把洗净砍成小段的麻菜根煮进去,烀1—2小时。

民间认为,麻菜主要有跌打、健胃功效。

食谱

使君子烀无量山乌骨鸡

使君子得名,有两种传说:一种说法是北宋年间潘洲一位叫郭使君的郎中,医术高明,治疗小儿腹中的寄生虫,经常使用这种植物入药,药效极好,所以得名使君子;还有一种说法是刘使君(即刘备)之子刘禅用此药治好了寄生虫病,因为用药的是使君之子,所以叫使君子。

将使君子根洗净,切成小段,与砍成小坨的乌骨鸡肉一起烀。

使君子有杀虫,消积,健脾功效。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据民间单方,用来治疗肝炎。

食谱

大百解烀鸡肉

大百解藤本,生于海拔较低的地方,无量山和哀牢山均有生长,味先苦后甜,清凉解毒、消食健胃,口腔溃疡和牙痛,可以生咀嚼并含在口里,能止痛,对热咳也有疗效。据说它能解百毒,所以叫“大百解”。

大百解煮鸡无苦味,而且有一股自然的甜味。

食谱

葛根煮鸡

葛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葛根煮鸡,汤粉白,味自然甜。

食谱

青蒿根煮鸡

苦蒿根煮鸡,汤白为甜,无苦味。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中耳炎,风火眼,风火牙痛,口腔炎,咽喉炎。

药根

回心草、八宝镇心丹

回心草多产于无量山和哀牢山高海拔、阴凉潮湿的地方。少数民族把回心草捣烂塞进猪心,再加上猪砂、牛黄等,用来治疗心脏病。

八宝镇心丹、回心草加冰糖煮水喝,治疗心脏。

端午节吃药根,应时而为,体现了景东人的一种医药养生文化。(王秀才)

普洱双语编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qm.com /tjyy/1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