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治疗

文章来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布时间: 2016-11-25 22:20:55   点击数: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深静脉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导致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回流出现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多见于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可致残。

1.非手术疗法的护理

首先需要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包括在床上进行一切活动,同时禁止咳嗽、深呼吸、剧烈翻身等行为。尤其是对于深静脉血栓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在4周内绝对的卧床休息,可以抬高患肢增加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发生可能。

2.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

静脉滴注肝素是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复发率的有效措施,同时在用药前需要了解患者既往有无出血性疾病,在抗凝溶栓期间,嘱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穿刺点、皮肤色泽、心率、鼻腔有无出血,有无黑便、胃出血、意识瞳孔变化等临床状况,密切注意追踪患者。溶栓后的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致肺栓塞。

3.出血的护理

出血是深静脉血栓常见并发症,其中颅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最为最严重,临床上首先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和滴速,护理工作上加强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变化,护理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减少损伤。那么如若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那么就需要立即停止抗凝治疗,给予补充维生素K1或者鱼精蛋白,必要时可以予以新鲜血浆或凝血酶原浓缩物治疗,待恢复后再行抗凝治疗。

4.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瞳孔、T、P、R、Bp、患肢皮肤温度、颜色、心率的情况。随时发现异常随时通知。

〈2〉加强观察记录患肢周径的变化、及时与健侧肢进行比较测量。

〈3〉在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不可过分限制剂量止痛剂的使用,避免发生因疼痛而引起动脉痉挛。

〈4〉患者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该并发症发病急,死亡率高,因此如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胸痛时,应立即通知医生、使患者平卧、避免活动、给予吸氧4~6L/min,并配合抢救。









































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qm.com /jbbx/1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