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科普隐形杀手下肢深静脉血栓

文章来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布时间: 2020-7-20 17:22:40   点击数:
  

隐形杀手——下肢深静脉血栓

由于存在长期卧床、制动、血管损伤或血液高凝状等因素,ICU病人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人群,如发生DVT,能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危及生命。既然,深静脉血栓这么可怕,那么到底什么是深静脉血栓?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深静脉,可发生在下肢近端和远端,前者位于腘静脉或以上部位,后者位于腘静脉以下。血栓脱落可以起肺栓塞(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二、为什么会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为血管壁改变、血液成分改变以及血液流动学的变化。血液的正常状态是通过血管内皮系统、凝血和纤溶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调控来完成,其中任一因素发生异常均可能出现病理性出血或血栓形成。如创伤、手术、分娩后引起血液的高凝状态,骨折、感染引起的静脉壁的损伤,以及心梗心衰病人引起的血液流动的缓慢。

绝大多数ICU患者都存在一种或是多种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ICU患者存在高龄、既往DVT病史或DVT家族史、严重创伤、脓毒症、手术(尤其急诊手术)、以及住院时间长、肢体制动、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使用镇静药物都对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程度。

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什么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肢体疼痛是静脉血栓患者的主要就诊原因。如患者有髂腰部或股三角区胀痛,则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小腿静脉血栓形成仅有小腿轻度胀痛。上肢DVT可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并可使肢体长期伤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不易引起血管腔完全阻塞,因而患肢肿胀并不明显,可引起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DVT常见的并发症是PTE,重者可导致死亡.

ICU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临床上往往综合病史、查体方面的因素,对DVT可能性进行评估,如表

DVT的临床风险评分

临床可能性评价:≤0为低度可能,1-2分为中度可能,≥3分为高度可能;若双侧下肢均有症状,以症状严重的一侧为准。

除了风险评估,另一方面通过检测D-二聚体以及行血管超声检查来诊断。

四、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前预防DVT的方法主要分为机械性预防和药物性预防。机械性预防方法主要包括压力梯度长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静脉足泵等,利用充气或者加压原理,通过挤压下肢相关部位,促进血液流动,缓解静脉淤滞,减少DVT发生的可能。药物性预防主要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质量肝素或维生素K拮抗剂等。

早期频繁活动对有DVT风险的病人来讲非常重,卧床患者应主动活动足、脚趾及双下肢肌肉关节,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早下床行走。长期卧床不能活动的病人需要家属每日帮助患者做肢体肌肉按摩,自下而上从小腿远端开始循序进行,可以加速下肢静脉血流,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很有效。另外,术后病人避免在小腿下垫枕,以免影响下肢深静脉回流。在饮食方面应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忌食辛甘肥厚之品,以免增长血液浓厚度,加重病情。

策划:昝涛

校审:关宝兴

文字来源:闫钰丹

新媒体编辑:许菲婷

长按左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qm.com /jbcs/11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