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接受讯息啦~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深静脉血栓的最新资讯,下面我就说说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危险因素。
01
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在欧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在急性阶段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一些血栓可能会脱落,造成患者的肺血管的栓塞而导致死亡。另一些患者不能幸免慢性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生,造成长期病痛,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高危因素如下:
1年龄
深静脉血栓(DVT)可见于任何年龄层者,但统计显示,随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步增高,80岁人群的发病率是30岁人群的30余倍。年龄对深静脉血栓发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年龄增加,DVT的易患因素也随之增加。实验表明,老年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较高,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减弱使血液在比目鱼肌静脉丛和静脉瓣袋内淤滞较重,因此DVT的发病率较年轻人高;
2创伤
创伤死亡的尸体解剖发现62%~65%的死者有DVT发生。由于创伤可能导致下肢骨折、脊髓损伤、静脉血管损伤及需要手术治疗等,使创伤病人容易发生DVT。另外机体创伤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促使血栓形成;
3产后
产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而国内妊娠期DVT病人较为少见。产后DVT的发生与血液呈高凝状态密切相关。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除子宫本身收缩外,与血液高凝状态直接相关。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体内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倍,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大量增加,加重高凝状态,有可能导致DVT发生;
4其他
肥胖、下肢静脉曲张及心功能不全等是否是DVT的易患因素目前尚有争论,多因素统计分析认为肥胖、下肢静脉曲张及心功能不全不是独立的易患因素,这些病人易患DVT可能与相伴的其他易患因素有关。
以上4种易患因素中,绝大部分是血液成分改变呈高凝状态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血液成分改变呈高凝状态是DVT形成的决定因素。下肢的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肺栓塞的轻重程度不同,症状可以没有症状,也可以突然致死,大部分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慢性反复发生可以引起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右心衰。所以遇到以上情况注意预防,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了解更多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专业知识,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医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