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布时间:
2020-8-31 13:10:00 点击数: 次
目的:脑静脉血栓(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是引起卒中的一种独特的原因,主要影响青年和中年人群。从目前的数据看,约一半的CVT患者都伴有脑出血(ICH)。无论CVT患者是否伴有ICH,所有主流指南均推荐以肝素抗凝为标准疗法。然而即使应用肝素治疗,仍有近20%的患者因此致残或死亡。近年来血管内治疗(EV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CVT患者,肝素治疗主要阻止已形成的血栓变大及栓塞,而EVT是通过局部应用溶栓药、机械再通或二者联合实现静脉窦的快速再通。截至现在,只有非对照研究评估了CVT患者应用EVT的疗效和安全性,仍缺少前瞻性研究。近日,JAMANeurol公布了TO-ACT(ThrombolysisorAnticoagulationorCerebralVenousThrombosis,TO-ACT)研究结果,该研究旨在评估对严重CVT患者应用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TO-ACT研究是一个多中心开放标签、盲法终点的随机临床试验,该研究涵盖了荷兰、中国、葡萄牙3个国家8个医院,在年9月-年10月期间入组患者,并从年3月开始随访,到年11月随访结束。纳入标准为经影像学确诊的CVT患者,且至少有一项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精神状态紊乱,昏迷,脑出血或者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该研究应用意向性分析(ITT)对年3月-年2月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因中期分析未显示EVT治疗有效,试验提前终止。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接受EVT联合标准内科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基于指南的标准内科治疗。EVT治疗包括机械取栓、局部注射阿替普酶或尿激酶,或两种方法联用。干预组在随机分组后24小时之内行EVT。主要研究终点为12个月时良好结局(mRS评分为0-1)的患者比例;次要研究终点为6个月时mRS评分为0-1,6、12个月时mRS评分为0-2的患者比例,12个月时mRS评分的分布情况、再通率以及CVT相关的外科手术干预;安全终点包括随机后1周内的症状性脑出血(SICH)。结果:该研究共纳入67例患者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干预组33例(49%),对照组34例(5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中位年龄稍大(43vs.38),女性患者也更少(23[70%]vs.27[79%])。干预组vs对照组的中位NIHSS评分为12(7-20)vs12(5-20)。完全再通在EVT组中更常见:EVT组vs内科治疗组,6-12个月时上矢状窦完全再通为79%vs52%,6个月时直窦完全再通为96%vs86%;在12个月的随访中,EVT组有22例(67%)mRS评分为0-1,对照组则为23例(68%)(RRR0.99,95%CI0.71-1.38)。EVT组死亡率相比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12%[n=4]vs3%[n=1];P=0.20)。EVT组SICH发生率相比对照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3%[n=1]vs9%[n=3];P=0.61)。结论:该试验表明,对CVT患者,在标准内科治疗基础上行EVT相比标准内科治疗并不能改善CVT患者的临床预后。考虑本研究样本数较少,还需要大样本研究来确证EVT治疗对这类人群的预后改善。源文献:EffectofEndovascularTreatmentWithMedicalManagementvsStandardCareonSevereCerebralVenousThrombosis:TheTO-ACTRandomizedClinicalTrial.JAMANeurol.May18;e.
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CSA)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
后疫情时代,麦迪医加
是广大医护人员学习、工作的好帮手
科研服务、学术互动,共享海量学术资源
在线问诊、慢病续方,提升患者就诊效率
个人宣传、患者引流,助力构建智慧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