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下肢的DVT中以左侧多见,为右侧的2~3倍。可能与左髂总静脉行径较长,有髂总动脉跨越其上,是左髂总静脉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有关。
发生下肢下肢DVT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有哪些?
一、血栓形成原因复杂,年,virchow提出的经典理论认为,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血栓的3个主要因素。1.血管壁损伤:完整的血管内膜是防止DVT的前提,静脉壁因外伤、手术、创伤、缺氧、血栓或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等使内膜遭到破坏。内膜下胶原暴露,导致血小板黏附,进一步发生聚集和释放活性物质可使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2.血流缓慢:血流缓慢是造成DVT的首要因素,长时间卧床,久坐不动,也可以是周围组织压迫导致血管迂曲。增加了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与血管壁接触的时间,容易引起血栓形成。3.血液的高凝状态:这是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手术后、创伤、恶性肿瘤患者及妊娠期女性由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诱发DVT。
二、DVT高危因素1.年龄>40岁以上高发年龄2.制动:长期卧床小腿肌肉泵作用减弱,静脉血回流明显减慢,增加发病危险3.静脉血栓史:23%-26%DVT患者有血栓病史,血液高凝状态。4.恶性肿瘤:能释放促凝物质,提高血液凝血因子的活性,肺癌是最容易引起DVT的一种恶性肿瘤。5.手术:围手术期的制动,术中,术后体内凝血,抗凝及溶栓系统的异常,以及静脉血管的损伤是形成DVT的主要因素6.创伤:创伤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管损伤,骨折,脊髓损伤。7.原发血液高凝状态:基因突变,遗传有关,占5%-10%8.产后:妊娠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高峰,达到非孕时倍,雌激素促进肝脏各种凝血因子,妊娠末期纤维蛋白原大量增加,加重高凝状态,可能导致DVT的发生。
DVT的临床表现1.患者肿胀:非凹陷性水肿、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严重出现水泡2.疼痛、压痛:炎性反应、肢体胀痛3.血栓后综合征:远期并发症,导致下肢静脉溃疡甚至截肢。
三、PE的预防策略肺栓塞是我国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在美国也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文献报道80%~90%的PE栓子来自于下肢DVT,其临床标准,呼吸困难及气短,胸痛,晕厥,咯血,休克等,巨大肺栓塞除以上症状外甚至室颤或心脏骤停,可突然死亡。因此识别VTE高危人群,是预防PE的基础。临床预防PE采用腔静脉滤网置入术是防止肺栓塞发生首要措施之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