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深静脉血栓形成(VTE)总是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VTE是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杀手;
VTE医院内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VTE是院内第二大获得性疾病;
80%的VTE无临床症状,被称为“隐形的杀手”;
2/3肺栓塞患者死亡在2小时内发生;
院内10%的医患纠纷由肺栓塞导致;
VTE一旦发生,致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生的治疗难度,那么面对VTE怎么办?
治疗VTE,预防为主!
积极主动的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VTE的发生率、病死率,减低医患纠纷!
01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静脉血栓?
年Virchow提出: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具有两个危险因素及以上就是静脉血栓的中高危人群。
国人最新流行病学研究——DissolVE2研究覆盖我国6大区域(东北、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华南)44个大城市60家床位超过医院,纳入1.3万余例住院患者的研究显示,我国内科、外科住院患者达到了1/2或2/3以上的风险比例,其中外科患者风险更高一些。
02
如何预防VTE?
基本预防※避免患者脱水,术后抬高患肢,鼓励患者主动及被动活动,及早的下床活动等。
物理预防——辅助预防措施※常见的物理预防措施: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抗栓弹力袜(AES),足底静脉泵(VFPs)。
药物预防——基础预防措施※临床一般使用抗凝药进行VTE预防,常见抗凝药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目前低分子肝素使用最广泛,用药人群最广。
※多数VTE高风险的住院患者,建议预防7-14天;对于极高风险的骨科大手术患者延长至35天。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凝药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潜在出血风险与抗凝的获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