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简历
吉大一院康复科护士
学习工作经历
年6月毕业于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年6月本科毕业于北华大学护理专业
年6月至今就职于吉大一院康复医学科
专业特长
擅长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及直肠的护理,间歇导尿,饮水计划,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护理,以及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非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下肢静脉多见,血栓形成大多发生在制动状态。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
二(1)静脉血流滞缓:主要见于长期卧床手术以及肢体长期制动的病人。
(2)静脉壁损伤:静脉损伤时,会使内膜下层及胶原裸露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血栓.
(3)血液高凝状态:主要见于妊娠、产后、术后、创伤、肿瘤、长期服用避孕药等情况,由于血小板增高,凝血因子增加,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而造成血管内异常凝结而形成血栓。
临床表现
三(1)患肢肿胀: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
(2)压痛。
(3)Homans征:即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和踏平,行走时症状加重。
(4)浅静脉曲张。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
四(1)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所引起的一个病理过程。
(2)肺栓塞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三大体征。
(3)肺动脉栓塞表现:出现肺梗死三联征(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胸闷、血压下降、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平卧,避免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高浓度吸氧。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五1、疼痛护理:与深静脉回流障碍有关
(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20㎝~30㎝促使静脉血液回流,以减轻疼痛。
(2)禁止热敷,按摩患肢,给予心理护理.
(3)每天测量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观察肿胀消退情况。同时也应观察患肢红、肿、热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便秘:与长期卧床及饮食有关
(1)鼓励病人多饮开水,每天清晨再饮一杯温开水或蜂蜜水,多食水果和含粗纤维丰富的食物。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定时排便。
(3)鼓励加强床上活动,也可用排便动作以锻炼提肛肌的收缩。
(4)协助病人采取最佳的排便姿势,以合理的利用重力和腹内压。
(5)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顺结肠走行方向作环形按摩。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卧床和穿弹力袜有关
(1)卧床时需要注意:指导在床上翻身活动;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增加舒适度;使用波动式气垫床;加强营养,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经常检查弹力袜穿着情况,防止弹力袜打折,使皮肤受损。
(2)注意弹力袜的使用:选择医用减压弹力袜,大小必须符合患者腿部周径;保证弹力袜的平直无皱褶。
4、潜在并发症:预防出血、肺栓塞的护理
(1)日常生活中刷牙动作轻柔,用软毛牙刷。学会自我观察及预防,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出现黑便等。
(2)不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耳道,勿用力咳嗽以免引起咯血。
(3)饮食宜清淡消化,以免损伤消化道。
(4)密切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等,保护病人的静脉,避免反复穿刺造成出血点。穿刺点部位应延长按压时间,避免出血。
(5)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和导致其他部位的栓塞。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六(1)卧床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指导踝泵练习。定时更换体位,1~2h/次,膝下垫枕,避免过度屈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
(2)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3)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4)注意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站立后下肢有沉重、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5)低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之品,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必要时用开塞露,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图文来源:王欢
图文编辑:段好阳徐国兴
图文校审:李贞兰
版权归属:吉大一院康复科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