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是女性发病率极高的常见疾病,妇女的发病率约占总发病率的30%-70%;而产褥期较非孕期发病率高3~10倍[1],故有产褥期深静脉血栓形成之称。鉴于血栓形成可引起肺血栓塞和下肢功能障碍,所以对产后DVT形成不容忽视。
“产褥期”俗称”坐月子”
“坐月子”期间期间床都不下床、被家人呵护备至的刘女士却因此得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差点危及生命。
“坐月子”期间床都不下床、被家人呵护备至的刘女士却因此得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差点危及生命。
前不久,刘女士剖腹产生下一个儿子,出院后得到了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她在家“坐月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是,静养没几天,刘女士突然发现自己左腿有些浮肿,家人认为这是产后的正常现象,都没有太在意。随后几天,刘女士左腿不仅肿胀厉害,还有明显的疼痛感。这下,家人慌了,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如不及时就医,刘女士很可能会因为肺栓塞而有生命危险。”医院血管外科李昭辉博士介绍,妇女在怀孕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增多,溶解血块的因子会减少,这种现象在产后会持续一段时间,从而使血液处于容易形成血栓的高凝状态中。
产妇如果较长时间地躺在床上休养,未能及早起来活动,这样容易导致血液循环变得缓慢,血液淤积在深部静脉血管中,在静脉血管中凝结并形成血块,造成肺血栓塞。
Tips:近年来,准妈妈们因为怕疼和其他综合因素,越来越多地选择剖腹产,也增加了产妇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原因分析 1.静脉回流缓慢(1)孕期增大的子宫长期右旋的关系至产后对右侧盆腔髂总静脉和髂外静脉造成压迫,致使血流减慢。(2)下肢静脉回流靠胸腔负压,小腿肌肉收缩及静脉瓣的防逆流作用[2]产后由于怕痛或对坐月子相关的认识而不敢下床活动下肢,长期卧床影响血液循环,致使血液成分滞留血管壁,形成血栓。(3)产后产妇易发生便秘、排便时用力加大了腹压,下蹲时间过长,造成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增加下肢静脉血滞留。
2.血管壁损伤(1)长时间下肢静脉持续输液6~7h以上,特别在冬季,且未及时更换部位,造成下肢发凉长时间输入高渗液,刺激大的药液造成血管内膜损伤,使血管痉挛。(2)静脉插管及留置针的应用,造成血管壁损伤,引起肺血栓塞。(3)宫产和分娩手术(如侧切或产伤)及盆腔内的慢性炎症以及手术分离粘连组织均可诱发微生物对小血管内皮损伤。(4)产后感染、白细胞聚集,引起血管壁损伤,内皮释放血栓形成物质。
3.血液黏稠度增高(1)孕期血液高凝状态和手术过程中挤压牵拉,子宫切口、蜕膜组织中的促凝物质大量释放,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2)在产褥期某些凝血因子明显增加,血液高凝状态一方面有利于宫体内胎盘剥离面迅带形成血栓可以减少出血,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形成盆腔静脉血栓的因素(2)另外本组资料提示高龄产妇、肥胖、糖尿病、贫血、输库血、常规用止血药均是促进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预防措施1.促进静脉回流(1)督促产妇要适当活动,按摩下肢做收缩运动、内收外展、足趾活动,动作不可过大,在护士指导下完成。产后或术后可做穴位按摩预防下肢DVT形成,方法是在下肢穴足三里、三阴交部位采取按摩,每次按摩1h,间隔6h再按摩一次,第二天以同样的方法再按摩,主要以改善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可使血液中抗凝机制增强。(2)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因用力排便,下蹲时间过长致腹压增高,下肢静脉回流受阻。(3)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心理可调节自主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功能,可引起机体反应性增高、血压增高、促进血循环。(4)由于输液或体质弱致循环不良和下肢发凉者要注意保暖,病情许可将热水袋置于足底,促进血循环。(5)如产后必需要卧床,要用物理疗法(医疗抗血栓压力带)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静脉瓣膜,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
2.防止静脉内膜损伤(1)本组病例中有2例产妇因产后大出血,在大隐静脉做过反复穿刺、输液、输库血,3d后感左小腿肌肉疼痛、肿胀,B超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以在长期输液应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寒冷季节尽量避免在下肢输液,留置针不宜时间过长。(2)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避免感染的发生。(3)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应密切观察静脉情况,注意保护血管。
3.防止血液高凝状态国外文献从临床回顾研究报道产科患者发生深静脉形成重要因素是过去有深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易发生,因此,对有DVT史的孕妇及高龄孕妇及肥胖的人,产前要积极询问病史,了解高危因素,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治疗贫血、糖尿病等疾病,并重视患者主诉,对产后患者出现下肢沉重、胀痛等不适应警惕早期症状。
医生提醒
产后第二天就该起来活动
李昭辉博士建议,孕妇生产之后,应改变传统的“坐月子”方式,避免久坐久卧。产后第二天就该起来活动,完全躺在床上是不可取的。如果行动不便,也要经常在床上活动活动自己的下肢,或是采用物理疗法(医疗抗血栓压力带)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静脉瓣膜,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发生栓塞。
另外,产妇过度营养也不科学,如果产后过度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及高刺激性的姜汁等食物,会使血液黏稠度高,下肢血流缓慢。应鼓励产妇多饮水,进食低糖、高纤维素、高蛋白、高钙、适量脂肪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李昭辉博士提醒,产妇若发现下肢肿胀、疼痛时,千万不能大意,医院血管外科就诊,避免延误就医引起肺血栓塞,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最后死亡。
临床研究表明:加强孕期管理,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普及预防DVT发生知识,同时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并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有效防止产后下肢DVT发生的关键。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应加强护理人员理论认识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候天霞,王建富.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
3.KoopmanMM,PrandoniP,PiovellaF,etal.Treatmentofvenousthrombosiswithintravenousunfractionatedheparinadministeredinthehospitalas北京治疗白癜风口碑最好的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