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学医学院Smilowitz医生等介绍了一名68岁女性出现右股静脉深静脉血栓形成,针对此病例探讨了静脉血栓栓塞的抗凝药物选择及抗凝治疗疗程问题。相关内容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病例介绍
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临床表现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治疗治疗DVT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肺栓塞,特别是病程早期,血栓松软与血管壁粘连
作者:黄静、阳志军、张洁清、高琨、王鹤、李力选自:中华妇产科杂志年10月第50卷第10期第-页01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02方法收集广西医院年1月1
学习课件附:来源:百度文库相关阅读链接:深静脉血栓回复血管界的必备神器从护理管理角度解读《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如您喜欢本文,
31岁的孕妇刘女士近日下肢出现疼痛、压痛及明显肿胀,医生认为其病情与长期少动有密切关系。问及为何长时间卧床,刘女士吞吞吐吐地说,想将“羊宝宝”拖成“猴宝宝”。医院妇产科专家指出,这种人为干预孩子出生时
按传统坐月子观念,产妇出院后通常不能下床。殊不知,久坐不动加上怀孕后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深静脉血栓。更让杭州这位产妇王纯感到后怕的是,医生告诉她,如果再拖一段时间来就诊,很可能出现腿坏死,从而要截肢
“按传统坐月子观念,产妇出院后通常不能下床。殊不知,久坐不动加上怀孕后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深静脉血栓。杭州一位产后1个星期的23岁女性,双腿出现肿胀和痛感,家人和她都以为是怀孕后出现的寻常下肢水肿,
随着城市化进展,晚婚晚育现象越来越明显,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30岁以上的高龄孕产妇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血栓高危人群的增多。很多孕妈妈特别是怀孕早期发现血栓的女性,听说血栓治疗不及时就会造成一辈子的
产科静脉血栓(VTE)的预防及治疗本指南已经母胎医学委员会和SOGC委员会审核同意SOGC--加拿大妇产科学会摘要目的:明确围产期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妊娠期妇女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提供指
深静脉血栓是女性发病率极高的常见疾病,妇女的发病率约占总发病率的30%-70%;而产褥期较非孕期发病率高3~10倍[1],故有产褥期深静脉血栓形成之称。鉴于血栓形成可引起肺血栓塞和下肢功能障碍,所以对
长期卧床患者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导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该病一直在临床上深受重视。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静脉壁
近十年来,随着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0.13‰-0.50‰,产褥期为0.61‰-1.50‰,较非孕期增加6倍,而剖宫产进一步
[科室篇-神经外科②]神经外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在神经外科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主要因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滞缓以及静脉壁损伤而导致,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如果没有及时
机械预防国外采取跳板装置或充气长统靴,或电刺激化使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全发病率。药物预防(1)小剂量肝素:肝素具有明确的抗凝作用,在体内及体外均能防止血栓形成,但肝素有引起出血的副作用,
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年1~12月笔者所在科行骨折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疾
年4月20日下午,我们又相约在神经外一科的健康教育室。在这里,要进行一次《偏瘫肢体功能锻炼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讲课。担任此次讲课的是神经外一科的健康教育护士---徐燕妮。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在社会逐步进展的今天,有很多疾病隐患在我们生活中,真的袭来时却让人猝不及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导致下肢静脉血栓高发的原因有哪些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一起医院权威专家刘国英为大家介绍
静脉血栓被称为“隐形杀手”,最可怕之处就在于绝大部分的静脉血栓没有任何症状,这就需要平时多注意观察身体。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相对更常见一些,但静脉血栓曾经被认为是少见病,未
导读: 静脉曲张是一种不会自行愈合的血管瓣膜病,当它并发血栓性静脉炎时会有静脉血凝块,下肢静脉的血回流时要经过右心房室到肺再到左心房室进入体循环,所以静脉血栓不会流进心脏的血管里,而是在肺部形成肺
静脉曲张程度越是严重,下肢局部疼痛就越明显,甚至发生足部血液淤积,脚踝呈现紫色;更严重者血液不易回流,会发生色素沉着、湿疹样皮肤炎,并可能产生淤积X溃疡,有时会发生静脉破裂出血。亦有的会沿着静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