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

文章来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布时间: 2018-6-22 14:19:36   点击数:
  

作者

赵宁张加乐江婷陈霞王建宁丁成志刘芬钱克俭江榕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危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UEDVT)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回顾性分析年8月至年8月在江西省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PICC置管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年龄>18岁、留置时间>1周且相关资

料完整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深静脉血栓(DVT)史、PICC置管史;疾病累及器官数,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感染,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D-二聚体、血小板计

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导管型号、导管品牌、穿刺次数、置管静脉、置管侧肢体、置管侧肢体肌力、留置时间。根据PICC-UEDVT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确定PICC-UE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确定PICC-UE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61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6例发生PICC-UEDVT,发生率为9.8%,分别发生于置管后9d、14d(2例)、22d、28d、62d。单因素分析显示,DVT史、D-二聚体、导管型号是PICC-UEDV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DVT史:50.00%比7.27%,P=0.;D-二聚体>5mg/L:66.67%比18.18%,P=0.;5F导管:83.33%比29.09%,P=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VT史〔优势比(OR)=20.,95%CI可信区间(95%CI)=1.~.,P=0.〕和导管型号(OR=18.,95%CI=1.~.,P=0.)是PICC-UE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于有DVT史、D-二聚体>5mg/L的ICU危重症患者,尤其是置管后14d,要高度警惕PICC-UEDVT的发生,同时要正确评估患者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留置PICC期间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早期发现PICC-UEDVT。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qm.com /jbcs/9969.html